两会房地产行业代表发言:推动市场止跌回稳,构建发展新模式
2025-03-07 阅读量:205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房地产行业作为稳经济、保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围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目标,各方从政策优化、需求释放、供给改革、模式转型等维度提出建议,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一、政策导向:因城施策调结构,防范系统性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房地产政策需“与风险防范紧密结合”,并通过“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

例如:限购优化:广东省政协委员黄少媚建议,除保留核心区限购外,对库存压力突出的广州、深圳非核心区域限购政策进行动态调整。 

存量房收储加速:多地提出以政府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房,拓宽房源类型至商业、办公用房,并通过资金统筹平衡机制缓解库存压力。

预售资金监管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建议设立预售资金保险机制,允许房企合规动用部分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

 二、释放需求:降成本、提信心,激活住房消费潜力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需通过降低购房门槛、优化信贷政策等方式提振市场预期:降低购房负担:浙江省提出全面落实降利率、降首付、降税费政策;河南省计划扩大“以旧换新”“卖旧买新”规模,释放改善性需求。城中村改造与“房票”模式:贵州省启动3万户城中村改造,探索货币化安置与“房票”机制,短期内释放刚性需求并消化存量。保交楼攻坚:广西、重庆等地强调落实“白名单”项目融资协调机制,加快保交房进度,增强购房者信心。

三、改善供给:盘活存量,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 

针对供需结构性矛盾代表们提出从土地供应、存量盘活、保障房建设等方向优化供给:土地与存量房再利用:吉林省要求严控新增用地、盘活存量商办用房;福建省代表建议将闲置商办项目改造为长租公寓或保障房。保障房扩容:北京计划2025年筹建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上海提出“租购并举”,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供应体系。品质提升:多地将“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北京加大新开发居住区配套建设,吉林推动10个以上“好房子”示范项目。

四、模式转型:从开发到运营,探索房地产新动能 

行业转型成为共识,代表委员呼吁建立长效机制以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现房销售试点:浙江省稳妥推进现房销售,减少预售制风险;重庆市推动房企向租赁、运营转型,构建“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数字化与绿色化:腾讯云、中原地产等企业代表提出,以智能建造、绿色建筑提升行业效率,推动“好小区”“好社区”建设。城市更新统筹:河北省代表郝静建议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北京计划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五、企业实践:头部房企锚定高质量发展 

房企掌舵人集体发声,强调以产品力与服务创新应对挑战:华润置地:提出打造“全生命周期好产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运营模式,推动行业向“开发+服务”转型。中海集团:颜建国提出“不忘初心、知难而进”,在周期波动中坚守长期主义,通过精益化管理降本增效。越秀集团:聚焦“保交付、稳投资”,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与城市更新,助力风险化解与市场稳定。 

破局关键在供需协同与长效机制当前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新旧模式切换的攻坚期。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言,既聚焦短期市场止跌的迫切需求,又着眼长期发展模式的系统性重构。通过政策精准发力、供需两端协同、科技与产业融合,房地产有望逐步实现“软着陆”,并为经济稳增长与人民宜居安居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