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联房地产商会创始人聂梅生:房地产呈现软着陆趋势
2024-01-04 阅读量:777
12月21日,在2023人居创新者大会暨精瑞科学技术奖20周年庆典上,全联房地产商会创始人聂梅生表示,目前各地出台了很多政策,由于政策有滞后效应,所以到2024年春节以后软着陆会慢慢形成。
聂梅生认为,房地产呈现软着陆的趋势。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今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10.40万亿元;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10.05亿平方米,销售额约10.53万亿元,三个“10”。在这个基础之上慢慢软着陆,明年还会提高一些,但是销售额绝对不会达到20万亿元的数字。因此,要接受这样的调整,趋势是软着陆,不会硬着陆。
聂梅生还表示,上述判断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做出的,各地出台了很多政策,由于政策有滞后效应,所以到2024年春节以后软着陆会慢慢形成。此外,百强房企2023年单月销售额趋于4000亿元,相比2020年的峰值1.2万亿元,已经处于底部阶段。
对于未来房地产的生存空间,聂梅生指出,短期看金融,中期看供需,长期看人口,或者中期更具体一点也可以是看城镇化。对于短期看金融,聂梅生表示,这三年从“三道红线”到“三个不低于”,各项政策都是金融主管部门牵头,房地产经历了空前的流动性考验。
“不要期望房地产再回到原来的辉煌。房地产中期看城镇化,中国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最多还有七八个百分点的增长。”聂梅生如是说。
目前,中国房地产正处于新老模式的转变当中。“‘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老模式难以为继,软着陆、新模式,先立后破稳增长。”聂梅生坦言,房地产新模式的特点归纳为:保障归保障,市场归市场,租购并举,以租为主,挖掘存量,“三大工程”稳增长。

(人居创新者大会发起人、精瑞人居发展基金会主席聂梅生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是发言实录:
大家上午好!又一次来到了年末2023年人居创新者大会,同时也是商会2023年年会的论坛。我上下午都用一个PPT,但是重点不同,上午的论坛偏向于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下午更偏向房地产的一些宏观内容,但是我会整个过一下,纯属个人观点,因为整个学习的也不深入,而且现在各种各样的看法也很多,也只是自己一己之见。
提要是房地产大变局的背景到底是什么,现在肯定是一个大变局,房地产是不是可以软着陆,是不是已经软着陆了,怎么样去判断。再下面就是关于稳增长和新模式的问题,最后发展的驱动力和抓手。我今天上午偏向于后面两个。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中央提出来的,在它之下的房地产怎么样放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来衡量、考量。从经济大势来讲,这次开了三个非常重要的会,一个政治局的会,一个是中央金融工作会,一个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这里把推进中国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广大人民聚焦什么?这次也非常明确,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可能这两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一首要任务之下来说,目的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六年一次,我是觉得这个会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提出了很多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里关于金融大势是什么呢?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金融大国和金融强国还不是一回事,这次提出是金融强国。金融强国里面提出了五大金融科技、数字、普惠、绿色、养老这五篇文章,我建议大家一篇一篇的抠,今后五年发展离不开金融,发展方向金融往哪去,往哪使劲,你就往哪使劲不会错,方向无非就是这五个,科技、数字、普惠、绿色、养老。这已经形成金融新的构架要出现,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
说一下金融,因为我认为从这三年房地产这一次的动荡和变化,我为深层次改革就是金融现象,为什么这一次提出来从金融大国要变成金融强国?大国和强国有什么不同?我们已经是大国了。从这里可以看的出来,最上面的那一条线美国,第二条线是中国,主要经济体金融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我们两边都已经达到了7%-8%,也就是非常高了,我们从金融大国来讲跟美国是一样的,我们两国都占GDP比重7%-8%,远远高于下面的日本和德国,金融大国我们已经达到了,但是我们是不是金融强国呢?
下面我说一下和房地产的关系。从第二张图可以看到,2018-2023年,到后来越来越平,红线增加值增速急剧的下降。这里有一个什么说法呢?房地产占金融余额的68亿,银行信贷存量比的26%,在国外可能不止这些,非常非常的高,金融的大国当中这么大部分是房地产。反过来银行信贷在房地产金融当中占了多少呢?在座的开发商有多少的钱是靠银行借贷出来的,78%,更了不得。这种情况之下是不是很容易发生由于房地产的泡沫,或者说房地产的动荡,外移效应,所谓的金融风险。这三年房地产大调整,是不是和金融有密切的关系,这可以看的出来。
房地产的生存空间和未来,有一句话我是认同的,短期看金融,中期看供需,长期看人口,或者中期说的更具体一点看城镇化也可以。这一次我会慢慢把这个事情简单说一下,短期看金融,不用看了,这三年就是金融现象,甚至从“三条红线”到“三个不低于”,各项政策无疑是金融主管部门牵头,作为第一牵头部门出台,房地产经历了空前的流动性考验,资金链紧张,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等等,说穿了是一次流动性考验。什么是流动性考验?就是一个金融现象,从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到,房地产资金到位的增速这是连续的,从2021年22.5%一直下降到2022年底-25.9%,资本金不到位,当然资金链紧张,钱到不了位,钱为什么到不了位?这三年关于流动性的控制和博弈的结果,到2023年一下子开始往上走,2023年数据没出来,但是可以看出来一定会好很多。从这里可以看的出来短期房地产看金融是多么的惊心动魄。
现在关于房地产是不是已经软着陆了,是不是还有调整的空间,甚至还要怎么样。钟伟先生他是中国金融40人论坛的发起人之一,刚才他的看法说还有一跃,还有比较惊险的一跃。我自己认为是诚信软着陆的趋势,这个趋势已经形成了。我们可以看数据,从数据说话,今年1-11月整个开发投资10万亿,可能会拉低今年的GDP,由于开发投资10万亿美元会拉低0.7个百分点,最后数据没出来,他们的预测大概是10万亿左右。开发量也是10万亿平方米,开发额是10万亿元,三个“10”,我觉得大差不差就这样了,以后是不是就这样了?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之上慢慢缓着陆,明年还会提高一些,但是绝对不会到20万亿的数字,所以要接受这样的调整,我认为已经去趋向于软着陆,不会硬着陆,尤其是央行行长潘行长的几篇文章我是仔细学习和阅读了,我同意他的观点,基本上见底。个人看法不同,我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出了那么多那么多的政策,而且政策有滞后效应,不会今天出明天北京房价销售额就上升,一定有滞后效应,所以到春节以后慢慢慢慢的软着陆会形成。
如果说老模式难以为继,不会再回到20万亿、18万亿,可能就是10万亿左右的数字,新模式必须要先立后破,稳增长。别的不说,就说百强企业的变化可以看的出来,是必须接受这个现实的,不接受也得接受了。我们看百强企业今年单月的销售额是4000亿,原来峰值是12000亿,下来的太多了。现在已经到了4000亿的数字,实现软着陆了。为什么我说百强企业?百强企业占比在下降,但是也没有降到不可思议,从最高的时候60%几,占整个房地产企业的占比的市场份额。现在降到47%,我估计到2023年可能到45%。今年前11个月百强企业的销售额刚好是一半,5万亿,都说明正在趋向稳定。
我认为为什么不要期望房地产再回到原来那种辉煌,那种“三高”,一下子又冒出来了,我觉得不太会。原因是中期,我们国家城镇化率的变化是挺惊心动魄的,恰恰是在2010年以后尾端直线下降,而且从2020年到2022年下降非常低的。我在房地产从业差不多有30年了,从1993年开始,那时候每次这种会都说中国房地产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从1994年到2012年是平的,30%-50%的阶段,我们最多涨到66%,到不了70%。每年的增长率是非常稳定的,大概在1.4%,1个百分点可以算有多少亿人进城,最后城镇人口会达到多少多少亿,现在0.4%,城镇化率已经到头了,没有那么多人进城,而且下降的非常快的情况,非要说房地产大发展有依据吗?中期看城镇化是有道理的,从这个曲线来讲我觉得2022年、2023年的调整,从周期城镇化的比例来讲已经到头了,因为我们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多了,最多还有7、8个百分点的增长,还能高到哪去?从这个情况来讲大家要有思想准备,房地产原来的确实应该翻篇了。
新老模式的转变当中,老模式的金融特点大家都知道,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从三条红线到三个不低于,恰恰是针对这个来做的政策调整。房地产新模式的特点应该是什么?既然不能用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应该用什么呢?应该保障归保障,市场归市场,租购并举,以租为主,挖掘存量,三大工程稳增长。这是新模式整体的概括,在这方面走新模式,不要再去怀念原来的“三高”。
具体来讲,应该是什么转什么?首先是数量转质量,住建部最近倪部长到处说盖好房子,我特同意,因为我原来在科技司就管这一套,盖好房子里面应该提到性价比,不能说什么叫好,提高性价比,提高含金量,从以价取胜到以优质优价,原来房价高,土地高,是以土地快速增长,房价快速提升,再加上有一堆炒房的房价上去了,价格当中很多是土地和金融现象引起的房价高涨。现在如果我们房价稳定,不需要说房价下跌的影响,如果稳定房价应该是提高含金量,优质优价,仍然能够稳定房价。房子盖好了当然价格就要上去,用高科技、新材料,舒适度提高了,美好人居了,凭什么房价要降,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数量转质量,盖好房子。
第二投资转消费,我们原来在投资板块,我们国家有很多很多表示经济的一些数据,比如GDP、PMI、CPI,最近有一个指数我很重视,叫国民幸福指数(GNH),就是美好生活指数,这应该是我们整个实现现代化,提高人民美好生活,这个指数应该提高,这就是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幸福度。提高美好生活指数,建立幸福社区,只有在幸福社区里消费才是幸福的消费,应该是有质量的消费。
第三是增量转存量,既然说现在存量特别多,增量又少,刚才说可能是10万亿,12万亿,到不了20万亿,那怎么办呢?增量转存量,就是新房、二手房要平衡,销售额和存量资产持有价值平衡,这样增量转存量,最后开发转服务。大量的开发商都非常有开发经验,不仅有开发经验,还有管理服务经验,尤其在物业管理这块我们是有抓手的,而且是别人比不了的,应该是短期开发转长期持有运营服务,物业和生产性服务。最近黄奇帆有一篇文章对我影响很大,我学习到很多。中国的服务业是消费性的服务很多,生产性的服务业很少,而生产性的服务业当中在发达国家是占有大量的比例,房地产的生产性服务业,我们在建房这个阶段的生产性服务业有一些不多,我们的服务是物业管理,属于生活性、消费性的服务业,而生产性服务业恰恰反映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将来的发展模式,有很多对比,美国和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差的不是一点两点,那是天上和地下的差距。
商品房增量和存量的转换,我注意到建设部有一位副部长最近讲了关于房地产的销售,我觉得说的非常到点的。今年1-11月,全国二手房的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重达到37.1%,别看新房卖不出去,二手房卖的很火,昨天我看了一下卖的更火。我查了一下美国的数据,美国二手房的交易量占总交易量85%,我们还差的比较远,起码要对半才对。所以忘掉新房的增量那部分,这一部分已经起来了,部里他们的数据发表出来,一二手房合计同比是正增长的,并没有下去,说明市场的需求是稳定的,还是那么多人要买房子,只不过二手房买的多了,保持稳定,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存量替代增量是未来的趋势,我觉得起码要对半,甚至于以上,不会是像现在这样。另外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这一次在提这个事,原来我认为没戏,就是因为商品房的租售比是失调的,租售比是单位月租和单位房价比值,国际上通用标准是1:300,我们是1:600,租金太低,房价太高,怎么并举法?没法并举,差一倍,我说这个没法调,靠商品房市场是没办法提出来的,除非搞房改。我当时说要想租购并举必须房改,否则用商品房是调不动的,不可能商品房价格降低,也不可能出租价格升高,这两个都调整不了,但是现在有希望了,我国商品房的个贷利率长期高于5%,我们商品房的租金回报率低于2%,怎么可能并举,所以我说没戏,根本并举不了,除非房改。现在能并举了,商品房价受制于两个刚性因素,是调不了的,一个是土地成本,一个是财务成本,土地成本造成地方所谓土地财政,这件事情很多诟病,但反过来想如果地方没有这部分的土地财政,地方的经济没法发展,地方债务会麻烦,而且整个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都和土地有关系的。所以我现在倒不特别诟病土地财政的问题,但是现在必须承认土地成本一时半会是下不来的,下来以后对中国的经济是有很大影响的,除非房地产税能够逐渐抬起来,地方有了新的税基才可能把土地成本降下来,这是不太容易能动的,财务成本也是动不了的。你说按揭贷款现在是低于5%,能永远3%、2%吗?不可能的,也下不来。这两个成本下不来,开发贷也下不到哪去。三个成本都下不来的话,怎么可能房价能下来?只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另辟蹊径,不靠商品房市场来调租售,不靠商品房市场来搞租购并举,靠保障房。所以二手房改革来启动保障房,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讲到二次房改的事情,稳中求进三大工程,三大工程的含义是什么呢?惠民生、促转型、稳经济,三个作用都有,这一点要想清楚。所以我觉得这个板块的启动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我们开发商不管你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还是怎么样的,都应该投入到保障房建设当中去,都应该实现我们在这里的作为,尤其是规划、设计、材料、科技都应该在新板块发挥作用,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契机。三大工程就是保障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怎么能够稳经济呢?三大工程的投资预计每年将在1-1.5万亿,将拉动GDP1.5到2个百分点,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对稳投资、稳增长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有一个过程,不是今年投了明年就见效。但如果继续这样投,肯定整个就平衡起来了。惠民生,600万套保障房入市,将来商品房占比40%,60%是在这一块,或者说我们起码说对半分,平衡的市场,而各类保障房占60%,四六分当中的六很多是出租的,刚才我说租售比的问题我看了这个以后我不担心了,我觉得很快会降下来了,不会是1:600,会降到国际上的1:300的水平,是有可能平衡的,是有戏的。另外促转型,起来那么大一块保障房的板块,未来房地产的发展从增量到质量,从劳动力密集到技术密集,从消费服务业到生产服务业,提供一个长期的平台,如果非要在开发商的平台里去捣鼓这些我觉得挺难的,倒不是说恢复“三高”,就算不恢复“三高”要转型也很困难的,它有它自己财务的测算,有它自己原来的一套机制,你让它转型可以,有一个过程。但是如果新的平台出来,在这上面去用新的模式,用新的技术,用绿色的发展,这些都好办。因为你是在2024年这样科技水平上面去设计这件事情,不是在2000年房地产起步的这样一个水平上去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它提供了一个发展,从增量到质量,整个经济转型、房地产转型的平台,这一点是非常令人振奋。
下面讲更实在的事情,产业融合的五大抓手,产业融合这件事情对房地产来说是必须做到的,做不到的话可能真的就出局了,抓手在哪?大家都问抓手在什么地方,仔细看一下,现在抓手已经出现了,融合先进制造业,实现从建造到制造,系统代建已经打开了新局面,系统代建这件事,当时绿城、蓝城出现的时候我们并不认为会是现在的发展方向,只不过是一种方式。结果到今天,突然发现绿城、蓝城成第一名,排位第一,甚至于排在前面的中海、万科,为什么绿城、蓝城能上去,它抓住了建造过程当中的先进和整合,轻化,房地产轻化是很重要的问题,系统代建已经出来了。另外融合绿色低碳产业,实现房地产的绿色低碳发展,这是国家的大业。为什么讲这个?绿色低碳在这次金融强国当中有绿色金融,只要有金融这个体系在支持,你怎么不能绿色呢?为什么不从绿色金融里面拿到我们需要的融资呢?我们需要的资金呢?这是一个引导。还有融合现代服务业,轻化重资产,现在资产太重,物业是唯一比较轻化的,物业管理数字化是重要的抓手,物业管理本来就是我们的抓手,但是我们怎么就搞不过电商,为什么他们可以翻墙进我们小区,我们怎么不能翻墙进他的京东,怎么回事?这里可能待会儿马主任会说关于物业管理数字化,部里还是抓了挺多,这里抓了那么多第一线信息大数据,那么多的管理在你们手里,为什么不能数字化,为什么不能智能化,为什么不能打出样来,这是最好的抓手。
融合大健康养老。银发经济渐行渐近,30万亿、50万亿的估算多了,那就是银发经济,养老金融也在五大金融当中,为什么我们不用呢?它提出来的肯定是有给钱机制的,我们就要好好去研究。融合先进的金融业,五大金融加持破局。这件事情要找到我们的抓手,抓手在什么地方?我建议抓金融,金融在创新,那么重要的一次会议,一定要释放出来系列化关于几大金融的架构。我最近看的比较多的是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都在加速布局、加速改变,如果我们抓不住的话,还想着开发贷,想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可能真的这次要被OUT了。
这只是他山之石而已,并不一定是马斯克要怎么样,但是科技进步是原动力,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来了,很有可能来了,这种是颠覆式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科技革命,为什么中国每次会都说科技,今天正好选择科技会堂来开也有这个意思。人工智能、新能源、互联网、物联网、基因工程、智能制造、量子计算等等都属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我搜了好多,说法不太一样。
看一下马斯克他怎么说?我不对这个发表看法,但确实是一种冲击。有时候是止不住的,既然新能源能进入汽车,为什么新能源不能进入房屋呢?另外四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远远不是房地产的事。最后这一次工业革命,从这个图的定义是叫信息物理系统,我还没怎么搞明白,反正就这么回事。马斯克最近关于AI,他的这一消息我还是很震撼的,如果机器人能复制机器人,那我们盖房子机器人盖,机器人又复制机器人,不用人去复制机器人,劳动力利器这个事就解决了。
最后讲一下银发经济,这件事情确实大家应该值得注意,未来十年65-85岁的人口比例激增,占老年人口的85%,斜线非常非常陡,就是2020-2030,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是老龄化率非常快的一段时间,要占到85%。相比于刚才我给大家放的城镇化率掉头向下,进城的人越来越少,城镇化率到0点几,老龄化率直线上升,什么拉动经济发展?人在哪,钱在哪,经济就在哪。为什么深圳的房价就要比广州其他地方要高,那就是人在哪钱在哪,经济就要发展。现在快速发展是老龄这块,储蓄也在他们这,钱也在这帮人手里。所以我觉得银发经济是存在的,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来“银发经济”,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银发经济正式登台,2016年市场规模是5万亿,到2030年我说是20万亿,我觉得会超过房地产。房地产说了半天20万亿是回不去了,但是人家起来了,是因为人在发展。
今年大概是20%,大概2.8亿。到2050年就是1/3了,刚才我讲的老龄化率和城市化率比一比,一个是在急剧的下降,一个在急剧的上升,我们经济的蓝海在什么地方?可不是人往哪扎堆就在哪。2030年20万亿是什么意思呢?占到GDP的1/5,已经超过房地产了。2050年达到1/3,远远超过房地产。主要问题在这。还有新动能、新需求,因为我是关心老龄化,或者实实在在做老年产业已经整整十年了,从2013年到2023年正好十年了,这十年我是特别有体会的。现在我们这一批30后、40后已经都八九十岁了,现在起来的60后、70后已经进入了养老的队伍,这些人有多少呢?有4亿人,他们是什么人呢?教育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对身心健康投资意识强,这一批人人数有4亿,钱、储蓄、成功人士大部分都在60后、70后,改革开放起来的一批,人在那,钱在哪,他们在变老,已经开始进入60岁以后,和现在布局和需求的,和未来是不一样的,而且这是逐渐往上推的。城镇化率可以逐渐的下降,但老龄时代不断往上推,而且人还越活越岁数大。基辛格都活到100岁,所以这个过程确实是值得注意的。所以银发经济广谱产业覆盖面,跨越二、三产业、房地产、医疗、AI、绿色低碳、生物工程、文旅、教育等等等等,它的广谱性远远超过房地产,养老金融呼之欲出。最近几天养老金融的文章比较多一些,我也发了几篇在我们的群里,它已经列入五大金融板块之一了。比如说国家养老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养老金管理和服务,养老产业的投资和融资,会是养老金融当中非常热的板块,也是我们大有所为的地方。比如说拿保险来说,保险在养老这方面,实际上两边是在博弈的,一个是重资产CCRC,泰康先弄一大块地,先重资产,做CCRC。另外是轻资产五,还有科技的,像平安保险,基本上是用数字化来做养老,做的非常好了,而且现在看起来它的增值是最大的,养老金融是有我们余地的。
未来可期。感谢各位。
来源:新京报讯 (记者袁秀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