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吉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建管〔2019〕33号
2019年11月11日
附件1
吉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部署要求,规范完善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下简称产业基地)是指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较好的产业基础、技术先进成熟、研发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注重装配式建筑相关人才培养培训,能够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的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主要包括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科技研发等企业。
第三条 产业基地的申请、评审、认定、公布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产业基地应符合省、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遵循产能适度、布局合理、规范有序、良性发展的原则。鼓励各(市)州结合当地实际,以产业基地为龙头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
第五条 产业基地优先享受国家、省、市相关支持政策,择优推荐申报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一)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市场信誉良好,综合实力在行业发展中居领先地位。
(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技术研发团队素质高,研发投入费用占同期销售收入比例1%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和技术标准体系,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水平高。
(三)具有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生产、检测设备齐全,生产工艺、装备先进。
(四)申请部品生产类产业基地的企业,产品先进成熟完善,预制混凝土部件、钢结构建筑部件、木结构建筑部件、部品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分别在10万立方米、3万吨、2万平方米、1万台(套)以上,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已经投产,产品已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中实际应用。
(五)申请综合应用类产业基地的企业,相应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全过程咨询管理企业,以及与产业能力相适应的标准化水平和技术、资源整合能力,已完成过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并通过验收;建设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近两年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六)申请科技研发类产业基地的单位,承担过2项以上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省部级科研项目,主编或参编过2个以上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获得过省部级科技奖项。
鼓励拥有国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申报产业基地,并予以优先支持。
(七)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第九条 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当地产业布局情况,负责对本辖区内申请产业基地的企业进行初审,择优推荐申报。
第十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各市(州)推荐申报产业基地的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一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评审专家委员会,对通过审查的企业进行评审。
第十二条 评审专家委员会由3-5名专家组成,根据参评企业类型选择装配式建筑科研、部品部件生产、装备制造、开发、设计、施工、装修、工程咨询、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委员会应客观、公正,遵循回避原则,并对评审结果负责。
(七)其他应评审的内容。
第十四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评审通过的单位公示7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予以认定公布和授牌。
第十五条 产业基地应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产业基地应于每年的1月20日前,按规定向上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送年度发展报告、统计报表等相关情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连续性,并接受监督检查。产业基地研发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没有省或国家技术标准的,应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或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论证。
第十七条 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产业基地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
第十八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或其委托单位对产业基地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计划完成情况,以及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和工程应用情况等进行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
第十九条 未完成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的产业基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整改期限内仍不能达到要求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撤销其产业基地认定。
第二十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每三年对产业基地进行一次复评估,复评估合格的继续认定为产业基地,复评估不合格的撤销产业基地认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为五年。
(七)基地已完成的装配式建筑业绩情况
三、产品质量保障措施